多數人都有生病的經驗,疾病與症狀其實是身體和我們溝通的一種方式,我們可以從中了解自己身體不喜歡或不適合甚麼。今年年初,自己生了一場無名病,奔波於各大醫院後,我深刻體認台灣醫療體系與制度所存在的一些問題。長期以來,我們的醫師習慣用藥物治療病人的問題,每位醫師都被訓練成「專業」的醫師,所以往往不知道如何面對一般性的綜合現象(症狀),只忙著專注在自己的領域,為病人問診推敲病情、用藥或手術,更別說是手術後的身心療癒問題了!

正因如此我們更無法輕忽基本的醫學常識,萬萬不可以等到病痛時,才急病亂投醫就來不及了!現代社會進步的結果造成許多層出不窮的不明慢性病,這些卻不一定可從門診醫師快速的問診查出身體的真實狀況,醫院的醫師通常是會小心翼翼為病人做必要的檢查,而很有可能會花上一星期的時間做完整的檢查,但也不一定可以正確判定生病的真正原因

去年生了一場病,連續跑了三家醫院¸,住院觀察、再檢查,試著找出病因,當然也做了例行性的全身健康檢查,不幸地,各大醫院的各門診醫師卻無法告訴我下腹部疼痛亂竄的原因。最後,我和我的整脊醫師(蔡博士)討論我的問題後,才理解到台灣醫療體系的不健全,不僅造成人力、物力,和時間的浪費,嚴重的話還可能延誤治病的時間!於是當我出院後,我上網查了一些和免疫系統的相關資訊後才理解,發炎現象原來只是生活壓力或過度疲勞引起的。最後我決定忍痛割捨手邊的部分工作,讓身體減少負擔,我想要是我再不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,可能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呢!

我想以過來人的身分告訴各位,並非每一種疾病或苦痛都需要以藥物來治療,傳統的用藥方式通常只是治標而無法治本,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照顧自己、愛自己,學習正確的生活方式,除了專業的醫學常識之外,生活內容更是重要!也就是說,我們生病時就不一定要吃藥方式減輕病痛,因為過度的用藥會造成腎臟的負擔!我不是醫生不能幫你治病,但我卻可以以過來人的身分,告訴各位如何保健身體,降低生病的風險。

醫學保健應該要將營養常識飲食習慣,以及生活態度與方式都涵蓋進來,也希望未來的醫療體系可以做到健康的鐵三角,讓病人不再畏懼上醫院,病人要是可以帶著愉悅、沒有壓力的心情進醫院,對病情的病情才會有正面的幫助。我想醫療體系不應該狹隘地劃分成主流或另類,只要是對病人有幫助、可以恢復健康、減少病痛,或是預防疾病的,都應該是現代醫學的走向。雖然科技日新月異,但我認為我們還是要依照個人的需要,決定要用自然療癒法、另類療法,或是現代西醫的治療方法,甚至手術,來幫助自己度過生命中的低潮。只要我們不斷地涉略足夠的醫學常識,我們就不一定非得靠藥物治療病痛。或許抱著開放的心胸去面對與嘗試,我們就更能預防疾病的產生和輕鬆治療病痛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NJ 的頭像
    GNJ

    蔓瑭 的分享空間

    GN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